当前位置:首页>>队伍建设
媒体关注|“未检姐姐”杨莎莎:用法治故事镌刻心灵
时间:2024-06-2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谢谢嬢嬢(云南方言“阿姨”),是你的陪伴给了我勇气……”杨莎莎接到电话的这天,正是小玉(化名)收到判决书的日子。杨莎莎是云南省临沧市云县人民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从业14年来,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讲好法治故事,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小玉正是听了杨莎莎的法治课后,选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010年,杨莎莎考入云县人民检察院工作。为了在业务方面快速成长,“5+2”“白+黑”的工作模式成为了她的家常便饭。在办理的一批重大案件中,她因办案贡献突出被临沧市委、市政府授予个人嘉奖,荣获“临沧市优秀公诉人”,并作为全国优秀公诉人才,入选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检察官说案》栏目主讲人,也由此打开了她“讲好法治故事,用身边事教育、启发身边人”的认知大门。
2018年,云县人民检察院筹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杨莎莎被选定牵头组建未检办案组。很快,立足云县本土特色的“沧江明珠未检工作室”创建而成,杨莎莎带着未检工作团队积极与各学校联系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正是听了法治课,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性侵的小玉才决定勇敢发声。

得知小玉因担心再次经历噩梦般遭遇而一直害怕夜晚来临的情况后,杨莎莎倍感揪心。面对小玉继父“零口供”的现实,杨莎莎一边与同事不断夯实案件证据质量,以确实、充分的证据链、证明力依法将侵害小玉的罪魁祸首送上法庭接受审判,一边小心翼翼地通过手机短信与不愿和人交谈的小玉进行无声的交流。在她的安慰和鼓励下,小玉重新振作起来。

在办理涉罪未成年人案件过程中,杨莎莎发现当地大部分涉罪未成年人存在无人监管、无事可做的情况,她便积极探索未检“教育感化挽救”新渠道。

杨莎莎带领团队通过多方协调,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涉罪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中。特别是一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与未检工作室共同搭建“云县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开启了对涉罪未成年人全方位的观护帮教新模式。

少年小克(化名)因偷了同伴的手机,手机金额经鉴定达到了盗窃罪的立案标准,公安机关依法移送到云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小克来自一个离异的家庭,正处于青春期的小克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一时糊涂才犯下错误。
经审查,检察院认为小克符合附条件不起诉的法定要求,结合小克的家庭实际,杨莎莎决定引入社会力量,成立了“检察官+社工+监护人”的帮教小组,制定了个性化帮教方案。得知小克“想学汽修”的意向后,杨莎莎将小克送到了观护帮教基地帮他圆梦。

最终小克顺利通过了监督考察期。正式宣布不起诉那天,捧着“不起诉决定书”,小克掩面痛哭:“检察官姐姐,谢谢你们,今后我会好好生活的。”

截至目前,已有11名涉罪未成年人通过观护帮教基地的帮助开启了新生活,而杨莎莎也带领未检工作室不断探索创新,启动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捕诉监防教”一体化办案模式,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精准帮教涉罪未成年人。
14年来,杨莎莎共办理各类案件700余件1000余人,参与法治巡讲100余场次,累计受教育师生10万余名。

为了带领办案团队精准帮教罪错未成年人回归社会,为被害未成年人提供多元化社会救助,她积极协调建立了全市首家医疗系统内的“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取证保护中心”,通过跨部门、多专业的衔接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空间内,实现“一站式”办案和未成年人保护关爱;依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构建“未检心理健康全程服务链”;自创“未检普法五部曲”,带领法治宣讲团深入云县12个乡镇中小学,实现了法治进校园全覆盖。




检察长信箱
律师联络平台
网上举报
中国检察听证网?
微视频
一年来,我们这样做!
一年来,我们这样做!
检察新媒体
微博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